虽说是迟早的事情, 但事情突然到沈陵措手不及。科举出身的官员对当任圣上都有一种天然的崇敬, 他们被誉为天子门生,自然地亲近点他们为进士的天子。
再者, 先皇励精图治, 年轻时南征北战,平定叛乱, 算得上一代明君。
但明君也有暮年时, 纵观历史, 不少皇帝年轻时非常英明,到了暮年就晚节不保。人年纪大了以后,由于地位的特殊性, 一些认知都是发生改变。
到了一定年纪,实际上不太适合做皇帝了,首先大脑已经开始退化了,没有那么多经历, 在处理政事上肯定不如从前, 再者皇帝多疑,对于继任者以及自己儿子的不信任, 以及皇子之间的斗争加剧, 皇朝动荡。
前几年就是很好的印证,先皇晚年的时候党派斗争激烈,对地方关注甚少, 以至于去年淮河水灾, 也没有派出治水官员。
先皇虽然反复无常, 捧三皇子,但最后在临终前,还是替太子解决了三皇子,让三皇子为他守皇陵,亦是保全了三皇子一脉。
先皇疼爱三皇子因三皇子与他肖似,但如今天下太平,太子宅心仁厚更适合做皇帝。先皇大概知道如果他不解决这个隐患,太子和三皇子必定会有死伤。
即便如此,沈陵还不知道京城的状况,地方收到京城的消息少而且慢,他还是得等岳父汤鸣则给他递消息过来。新皇登基之前,怕是还得动荡。
沈陵和金大人把讣告向下发,也都穿起了素服,命令家中禁酒禁肉,闭门不出以示哀悼,民间也会禁婚禁宴,其实一个君王的去世对百姓的影响不大,让他们禁婚禁宴也不会完全实施到位。
金大人同他说道“如今不知京中形式,我们地方牵连少,但也还是谨慎为好。去年没给你表功亦是怕我们卷入这趟浑水,现在更是要小心,只怕京城还不太平。”
“大人,您是为我好,您比我经验丰富,下官听您安排。”沈陵知好歹,金大人也是为了他好,而且沈陵也没有那么大的功利心,当初治水的时候本就没想那么多。
地方相安无事,京城却是一片水深火热,汤鸣则给沈陵寄过来的书信越来越触目惊心,他也有些懊恼没有早日出京,如今这般局势,站队不站队都是错,除非站对了,站错了日后难逃大劫,不站又容易被秋后算账。
汤家选择了太子,名正言顺,但三皇子四皇子很有可能孤注一掷。
沈陵还颇为担忧在京城的岳父,岳父为人淡泊,素来不爱争名夺利之事。
先皇驾崩的时候,文启盛已经启程了,算一算日子,应该也快要到了。
今年是院试年,沈陵和金大人要参与命题,想想自己当年参加院试时的慌慌,不知不觉竟然过了这么久。
教谕看了看府城的两座大山,心神一敛,自从沈大人来了,他们下面做官的都得上点心,虽说沈大人瞧着温和,做起事情了可马虎不得。
金大人摸着胡子道“孝原,你善策论,策论题就你来写,诗赋就本官来吧。”
金大人一直对自己的诗赋还颇有信心,平日里也爱以诗赋赠人。
沈陵道“大人的诗赋这般出众,我们哪好在您面前班门弄斧,也只有您出题才成。”
金大人笑着说道“你就是不去钻研,时间长了摸着了窍门就好了。”
沈陵写诗就像是碰运气,运气好妙手偶得,脑子里要是没思路,便是一团浆糊,到底还是和他们差了一点的,思维这个东西,固定了很难改的。
“那就这样,诗赋交由本官,策论由沈大人出题,剩下你出个章程。孝原,你有没有要交代的”金大人看向沈陵。
沈陵想了想道“命题最好契合当下,不仅仅考察生员的学识,还要看中生员对时政的理解,不能太过空泛。”
教谕忙道“是,下官遵命。”
沈陵和金大人探讨了今年的院试安排,今年参加院试的童生有一百四十多人,按照常年的录取比,应录取前四十人。
从府衙出来,沈陵想去书局转一转了,说来惭愧,自从中了进士过后,他用在看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了,本身也不太爱看这些,全靠自己记性还不错。
沈陵到淮南府最有名也是最大的一家书局,当然淮南府的书局和京城的肯定不能比。
今年府城里认识他的人多了,沈陵都不能随意在街上走动,有一回他顺路准备买点卤菜,谁知道被认出来了,满街的人给他送菜,搞得他怎么好意思。
进书局前,沈陵还特地脱下官服,乔装了一番,若不然被发现了可就不好了。
沈陵来淮南府的时候不好带太多东西,许多书都没能带过来,最可惜的还是自己做的笔记,对照着自己考秀才时的笔记,就知道这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了,不像现在,都有些忘记考秀才时自己写得什么了。
沈陵在看书的时候忽然发现了自己写策论宝典,神色微微一囧。
店里的小伙计还一个劲地推销“公子,这可是咱们通判大人写得书,今年院试指不定就有通判大人出得题,许多童生都买了呢,这批卖完,下批就不知是什么时候了。”
“可这是写给童生试的人看的。”沈陵疑惑道。
小伙计笑着说道“害,这有什么的,咱通判大人写的,他怎么想的都在里头,肯定对科举有帮助。”
好像是这么个道理,但是你们在他这个作者面前推销还没给版权费,沈陵都不知作何表情。
小的府城书就是少,沈陵挑来挑去也只挑中了两本,都是看过的,在古代书真的是越看越少的稀缺资源。能流传下来的书真的不多,不少好书要么被珍藏要么遗失了,科举看掉了大部分书,往后书只会越看越少,因为好书也许几年才能有一本。
付款的时候他还听见有人要买他的宝典,沈陵赶紧走了。
沈陵又花了几天功夫过了一遍四书五经,对知识点进行了一些加深,出了几道他觉得应该是比较适合这个阶段的策论,他不喜欢在题目上设陷阱,尤其是策论,重点应该是在答题角度以及论述内容上。
今年沈陵相对悠闲,可能也是进入了常规化,近日大哥写信给他,说世敏有些不服管教,顶撞了他好几回,沈陵想着这段时间正好他也空闲,便书信一封让大哥将世敏送过来,两个孩子年龄相仿,倒是可以做个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