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大娃一脸梦幻地捧着发放的书籍往家走, 足足300页的书颇有几分重量, 但他双手高高托举起书本。和他保持同样姿势的还有他的同窗们,书是金贵的东西, 一本薄薄的手抄三字经都要300文,何况这么厚一本,没想到先生不但教他们知识还给他们发书。
特别是书上还有彩色图画, 一只只大公鸡画得雄赳赳气昂昂看着就喜人。
回到家, 在院子里搓麻绳的他奶一眼就看见他手上的书。
“大娃, 你拿得啥”李奶奶觉得自己一定看错了,他孙子手上怎么可能有书呢。
“是书, 先生发的书”李大娃大声说, “先生说等学完这本书就能过上天天吃鸡蛋的好日子了。”
李奶奶几步窜过来, 眼睛紧紧盯着他手上的书, 嘴里不住道, “哎呀呀,这得多少钱”
李大娃抿着嘴, “先生送的, 以后要教我们认完上面的字, 让我们好好保管好书不能弄坏弄折了。奶, 你扯块布给我做个背包吧专门装这本书。”
“中”李奶奶立刻同意了。
李奶奶连夜做了个背包给大孙子装书, 转头,只见他孙子皱巴着一张脸回来了,“奶,你教我针线吧, 先生说让我们自己做自己的衣裳鞋袜,先生准备好了布,以后大家要自己穿自己做的。”
李奶奶张大了嘴,“啥”
李大娃又重复了一遍,王繁经费有限能够校服鞋袜已经靠贾赦赠送的那批旧衣裳,自然不可能再雇人做衣裳。干脆让学生自己学针线,自己做自己的。倒不是不能将布拿回去让家长做,只是有几个学生在家被忽视得厉害,把布发回去极可能被他们母亲拿去做别的,因此他干脆不管学生性别,一律自己学做衣裳。
反正他开的是蒙学堂,不收束脩,要是不愿意大可以把自家娃领回去送到别处上学。
为此他专门开了一节缝纫课,老厨娘也过了回当先生的瘾。李大娃没学会,回家继续和他奶学。
李奶奶有心不让大孙子学针线,李大娃立刻就闹开了,他要穿新衣服,要和同窗穿一样的。
想到自家的条件,给大孙子置办一身棉布校服需要不少银钱,特别是听说校服还有冬装,她立刻忽视了大孙子的性别。
其实男孩学学针线也没啥,她年轻时听说有些地方还有男绣娘呢,绣出的东西都能进贡。
当然也有实在不愿让自家孩子学针线的,对此王繁也不说什么,他们自己给孩子置办一身同样的衣裳就是了。面料县城就能买得到,方便得很。
除了学生,王繁专门给知县送了一本司晨谱,一方面是穆渲的托付,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人工孵蛋技术可以通过知县快速铺展开。
果然,知县一开始还不以为意,在听说四门馆人工孵出几千个小鸡后眼睛都快要瞪出来了。
“当真”知县的呼吸急促了几分,但凡做官没有不在乎政绩的,新野县不好不赖,想有作为很难。他已经当了六年知县,次次考功都是平常,万一九年通考不称职的话他这辈子都升官无望。
虽然他是举人出身,一路从不入流的官做起,能在知县上告老还乡已经是举人最好的结果。可是如果有可能他还是希望能够更进一步的。
“学生亲眼所见。”王繁肯定道。
“编写这本书的就是四门馆诸学子,他们亲自孵出三千多只小鸡,学生离开前听说四王爷也在令人人工孵蛋,不只是鸡蛋,还在孵化鸭蛋、鹅蛋,只是后两种孵化方法还在摸索中没有写进书里。”